近期,兰州大学李国强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亚洲黄土释光年龄及主要物理性质参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成果国际地学知名期刊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Nature子刊,地球科学一区,IF=10.2)上发表。
亚洲气候变化受西风和季风不同气候系统共同影响,区域差异显著,时空演化复杂。亚洲黄土沉积物是揭示过去气候变化规律的重要记录载体。释光测年是黄土测年的主要技术手段,古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是开展黄土记录的过去气候变化重建的基础。首先,研究人员对国内外十余个研究团队产出的黄土释光年龄与古环境代用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了亚洲黄土释光测年与古气候代用指标数据集,数据集包括了横跨伊朗西北到我国东北地区的128条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2800个释光测年数据及原始计算参数数据,以及33000个粒度等古环境代用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将亚洲黄土分布区分为西亚、中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山东半岛、东北平原6个亚区(图1),系统分析了不同区域石英和钾长石释光年龄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铷、含水率、剂量率等参数变化特征,厘清了亚洲不同区域黄土粒度、磁化率、色度等主要物理性质参数及其时空变化分异特征(图2)。该研究将为分析亚洲黄土主要物理性质提供基础参数数据,也可以为分析黄土-古土壤序列形成时代、沉积过程及机制,以及重建过去不同时间尺度西风和季风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对于亚洲古气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构建的数据集是迄今为止已发布的亚洲黄土最详细的释光测年与古气候代用指标数据集,数据集可以在青藏高原数据中心免费下载(https://data.tpdc.ac.cn/zh-hans/data/d478815c-2192-4cc3-8036-62f03e9ec1ec)。
李国强教授为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兰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陈发虎院士、德国马普化学研究所Kathryn E. Fitzsimmons教授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宋友桂研究员、康树刚研究员,南京大学弋双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肖剑副教授,青海师范大学鄂崇毅教授,汕头大学赖忠平教授,嘉应学院刘向军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王懿萱高级工程师、凌智永副研究员,泰山学院赵秋月副教授,南通大学陈春珠副教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杨和博士、乌普萨拉大学Thomas Stevens副教授、丹麦科技大学Jan-Pieter Buylaert副教授、罗马尼亚巴比什-波雅依大学Aditi Dave博士等国内外十余家单位的二十余位学者共同参与了本项研究。本研究得到了兰州大学优秀青年支持计划项目(项目号:lzujbky-2021-ey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号:42071101),tp官方正版下载中科院青促会优秀会员项目(项目号:Y2022102)共同资助。
图1亚洲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点分布图
图2亚洲不同区域黄土沉积释光年代与平均粒径变化图
文章信息:Li, tp官方下载安卓app Guoqiang,Yan, Zhongfeng, Song, Yougui, Fitzsimmons, Kathryn E, Yi, Shuangwen, Kang, Shugang, E, Chongyi, Stevens, Thomas, Lai, Zhongping, Dave, Aditi K, Chen, Chunzhu, Deng, Yanqing, Yang, He, Wang, Leibin, Zhang, Xiaojian, Qin, Caixin, Zhao, Qiuyue, Buylaert, Jan-Pieter, Lu, Tao, Wang, Yixuan, Liu, Xiangjun, Ling, Zhiyong, Chang, Qiufang, Wei, Haitao, Wang, Xiaoyan, Chen, Fahu, 2024. A comprehensive dataset of luminescence chro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roxy indices of loess-paleosol deposits across Asia.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7:7;https://doi.org/10.1038/s41612-023-00555-4
文章下载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612-023-00555-4.pdf